
食品安全动态
Brand Information
16
2025
-
02
养猪场如何给猪驱虫
当前位置:首页»生产技术»养殖技术»家畜养殖» 正文
核心提示:驱虫的好坏直接决定这猪场的效益。据不完全统计:有90%以上的猪场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问题;有超过80%的猪场对本场的驱虫效果是不满意的。 驱虫不是想当然,更不是走过场,猪场驱虫、刻不容缓!
(1)寄生虫感染多数是混合感染。以猪为例:钩虫、蛲虫、蛔虫及体表寄生虫混感很常见,所谓“驱虫见虫”,见到的虫以蛔虫居多,如果肠道内没有成年或老蛔虫寄生,当然见不到虫;其实猪肠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蛲虫和钩虫,它们的虫体很小,数量庞大,肉眼几乎不可见,对猪的危害比蛔虫大得多;驱虫见虫只能说明两个问题:A:上一次驱虫“不彻底”,B:两次驱虫时间间隔太长。
(4)对于猪体表寄生虫来说,内服给药驱虫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,这与寄生虫寄生的体表部位毛细血管不丰富有关,毛细血管不丰富意味着血药量小,达不到彻底杀死寄生虫的药物剂量,寄生虫被“麻痹”,脱离体表,一段时间又复活,形成二次感染。因此,驱杀猪体内、体表寄生虫的同时,把环境中的寄生虫和虫卵同时消灭尤为重要。
不同种类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。猪场使用的是单方驱虫药效果肯定不理想(因为猪群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)。如果猪场使用的是复方驱虫药物,因担心怀孕母猪使用后会出问题,而自行减少剂量,效果往往也不理想。如果生产厂家提供的驱虫药物不合格,药物本身含量不够甚至严重不足,也会导致驱虫效果不佳。
大多数猪场一年驱虫2-4次,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各个厂家的驱虫药物试遍了,但寄生虫感染仍然很严重。驱死成虫同时也会排出超量成熟虫卵。而虫卵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超强,多种常用消毒药在常规剂量下对虫卵几乎没有任何作用。这样不但污染环境还对猪群造成再次感染。
“四”是指种猪每个季度驱虫一次,“二”是指母猪临产前20d驱虫一次,引种后第3周和合群前10d各驱虫一次;育肥猪40斤与100斤各驱虫一次。这样做的目的,一方面是为了杀灭环境周围和猪体表的寄生虫,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。另一方面二次用药就是为了杀死第二次出现的幼虫。从而达到彻底解决寄生虫的目的。